千年匠心铸就西部五金之都
重庆大足五金始于唐昭宗乾宁年间(公元894年),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。南宋至明末时期以冷兵器、石刻匠具制造为主。明末清初开始生产锄头、犁耙等农耕器具和剪刀、汤瓢、烟斗等日用五金。康熙年间“湖广填四川”带来人口复兴,五金产品种类不断丰富。建国初期,以龙水锁厂为代表的厂办大集体开始兴起,改革开放初期,迎来五金产业发展的又一高峰,许多加工作坊开始联手合作修建厂房、成立公司。上世纪90年代中期,以刀、剪、锁为主的大足五金,与浙江永康、广东阳江被并誉为“中国三大五金之乡”,成为重庆一大地区特色产业。
通过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紧贴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,改造和更新一批了关键设备,推广应用了一批新工艺,培育壮大了一批科技型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,有效优化了传统产业结构、盘活了存量经济、增强了创新动能。优越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巨腾、艾诺斯等国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大足,中科院、中国汽研院等科研院所也纷纷“落户”大足。现已形成集现代五金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、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、环保节能、生物医药、现代汽摩、电子信息、现代家居等现代产业集群,加之德恒五金城、普洛斯物流中心、五金物流配送基地等一批现代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设施的日益成熟,大足已然成为成渝经济圈腹地重要的工业重镇和商品集散地,其产业规模、产品质量及品牌影响力将快速蝶变。
领导高度重视。2006年7月,时任重庆市市长王鸿举批示:“请市科委一抓到底,帮助大足刀具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赢得更大市场、获取更多利益的中小企业发展之路”。2018年3月26日,重庆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唐良智批示:“让大足的同志抓好五金产业的培育和发展”。
集聚一大市场。始建于1984年龙水五金市场经过30年发展已形成近80万平方米规模的市场交易群,成为中国西部最大、配套最全、辐射最强的五金商品交易集散地,集旅游、观光、购物、五金商品交易于一体,现代物流、加工代理、仓储管理、商品交易等大市场、大流通为特色的五金市场体系。随着五金产业发展的纵深推进,历届党委、政府也将大足五金营销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,举办了八届“中国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”,招揽四海客商引领大足五金走向世界。龙水五金市场获得了“重庆市商品交易市场20强”“重庆市商贸流通企业100强”“重庆市文明市场”“重庆市诚信示范市场”“全国文明市场”“全国诚信市场”等荣誉称号成就一方产业。
五金产业规模日益壮大,五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20000余户,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,产品由传统刀、剪、农用工具发展到日用五金、工具五金、建筑五金、农用机械、矿山机械、医疗器械、电力金具等12个大门类、320多个品种、2600样式花色的产品体系。预计到2020年,全区五金产值将达到440亿元,五金市场群交易额将达到500亿元。
打响一个品牌。通过强化产业创新升级和品牌培育,邓家刀、鑫荣达、芸利、金忠、永红、翔锋、明友、正华、李生贵、百斯特、红峰、豪邦、永利、龙之艺等一大批五金品牌行业影响力日益增强。其中,龙之艺刀具单品线上销售曾位居天猫、淘宝同类单品销量全国第一,鑫荣达、明友等品牌通过开展跨境电商,在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塑造了良好的“大足制造”品牌形象。为打响“大足五金”品牌,自2000年以来,大足五金产品走进各种“展销会” “交易会”,知名度日益提高,流向外国,产品远销新加坡、泰国、印度、缅甸、俄罗斯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等国,深受外国朋友欢迎,被誉为“世界东方工艺精品”。
智造传统产业。2018年已引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共有6家,全区已实施智能化改造的企业有37家,总投入资金约7000万元。到2022年,产业规模稳步扩大、产业链条不断完善、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、服务平台日趋健全,打造中西部地区五金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基地。五金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超过150亿元,年均增长15%以上;培育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20户,1亿元以上企业15户,5亿元以上企业2户。
建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五金生产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。构建集原材料研发生产、胚件生产、热处理、磨削、表面处理、模具开发、塑胶制品及木制品配套、产品包装、检验检测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体系。建成设施齐备,技术先进的研发设计中心、质量检验检测平台,五金新产品设计加工能力、材料研发水平和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;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到600件。重庆名牌产品达到8个以上。构建集专业市场、物流仓储、质量检测、市场营销、品牌塑造、科技人才、工业设计等综合服务体系。
积淀匠人精神。源远流长的五金文化,为大足五金产业和五金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。经过数千年的传承,造就了大足人敬业执着、专注不放弃、勇于创新、精益求精、敢闯敢干的“匠人精神”。
穿过风雨沧桑时光,大足五金发展到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传统五金向现代五金转型、日用产品向工业制造延伸、“大足制造”向“大足智造”升级、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挺进的可喜局面。而大足五金不断精进的背后,是对匠心的坚守,是对中国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,是大足原本就温柔敦厚的根基,更是大足人挥之不去的五金情怀。